记者5月15日从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油工程)得悉,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水海管铺设智能监测配备“海卫”体系完结海试,其高耐波无人船、水下自主机器人、光通信等多项要害技能性能指标均符合规划要求。该体系选用世界原创的“无人船+水下自主遥控机器人+中继器+光通信”深水海管铺设智能监测技能,对推进咱们国家深水海洋油气配备智能化无人化开展具有极端重大意义。
据海油工程“深水海管铺设智能监测体系”项目负责人魏佳广介绍,“海卫”体系由无人船、水下自主遥控机器人、中继器和光通信设备组成,规划作业水深可达1500米。其间,国内首艘深水铺管监控用18米级无人船“守护者”,作为水面基站,为水下中继器和光通信供给动力和操控信号。国内首个自主研发1500米级深水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领航者”,抗流才能3节、续航才能可达10天,可自主辨认并盯梢高清晰度着泥点,经过水下无线光通信,无缝传输至指挥中心。
海底管道被称为“海上动力生命线”,是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中心基础设备。在深水海管铺设作业中,海底管道初始部位与海床触摸的方位被称为着泥点,其运动状况直接影响管道结构完好性和安全性。因而,着泥点监测是整个作业的要害环节之一,发挥着准确定位海管方位和检测海管委曲的及其重要的效果,为安全高效铺管供给较为牢靠的数据支撑。
传统铺管作业水深超越200米时,需依靠多功用支撑船开释遥控水下机器人进行着泥点监测,这样的方式不只增加了船只穿插作业危险,还大起伏提高了海管铺设本钱。
该项目历时5年时刻,霸占了无人船、水下自主遥控机器人、中继器、光通信等多项技能难题,完成要害零部件自主研发,并形成了完好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该体系要害中心部件饱尝屡次耐高压测验,海管着泥点辨认正确率高达95%,为我国海洋工程智能化、配备国产化供给有力学习。
下一步,海油工程将依据近岸联调、海试数据及问题项,优化完善监测体系,不断迭代拓宽产品功用,为后续配备投入工程化演示使用奠定坚实基础。